战“疫”日记:每一天都有感动 ——记危重患者转运
时间:2020年2月13日
地点: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
记录人:乔金方(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)
2月13日上16-20点的班。一上班就收到消息:病区第一个气管插管的病人要转到我管的床。离开ICU多年了,要护理这样的病人,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。好在我们有强大的团队:组长李元是急诊科的明星选手,1组夏洋洋是ICU的护士,我踏实了不少。
首先,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将已经插好管上好呼吸机的病人转运。组长李元对大家进行了分工:一人负责床头,一人负责床尾,一人负责推床,一人负责推呼吸机,一人给病人捏简易呼吸囊。我们先将两台输液泵和一台监护仪妥当的放到病人床上,理好所有的线路管道后,在拆呼吸机供氧管道时出了点状况:当将呼吸机供氧管道从设备带上拔出来时,大量的氧气一个劲往外窜,试了几次都是这样。一个小伙伴灵机一动,“快拿个氧气表堵上!”我迅速取来氧气表装上,心中暗幸:好在提前熟悉了各种物品摆放的位置。
我站床边负责捏简易呼吸球囊,夏洋洋在床尾,来自甘肃的王丽红负责床头。一切就绪,接下来就要开始转运了。组长李元反复叮嘱大家:“不要慌,球囊6秒捏一次就可以了。”我点头会意。“断开呼吸机”,“好,走”李元一声令下,推着呼吸机先出门,转运床紧跟在后面,我站在床边保持6秒捏一次球囊,这时呼吸机马上开始报警,发出“滴滴滴”的声音,患者血氧也开始下降,听得我心里有点慌乱。
大家快速齐心协力将病人推到新位置,开始接呼吸机,洋洋发现呼吸机没有安装滤器,马上找来装上,患者血氧继续下降,已跌到78%了。组长李元一直说“不要慌,不要慌”,接好呼吸机后第一时间调高氧流量,很快病人的血氧就上来了,李元很快校正呼吸机参数。
考虑到病人的情况,组长还调一位甘肃来的老师帮忙,我们两人合力将病人的床单整理好,铺上康护垫,找来翻身枕,固定好管道。看着监护仪上的生命体征指数逐渐稳定下来,我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紧绷的神经刚一放松,我就感觉到一阵莫名的疲惫,头特别的疼、疼到想吐,厚厚的防护服窒密得透不过气来……但我没想过要出去休息会儿,我暂停下来调整了一下呼吸节律、深度,对自己说:慢一点、不着急,不大声说话,下了班就会好了。41床的家属似乎看出了我的疲惫,也穿着防护服的他对我说:“我终于知道你们有多痛苦了,难啊!我穿一件都很难受,何况你们穿两件,同时还得干活。”我说:“您一个人一直在这照顾阿姨也不容易啊。”他说:“我这是应该的。”
“我们也是应该的!干这一行,在这个时候我们责无旁贷!”
同室的病人跟我说:“护士,那三张床位的风水是非常好的,住在那里的病人都出院了,转过来的这个重病人肯定很快会好起来的,你也能轻松些,我们大家一起加油啊!”听完,我笑了,原来自我鼓励和打气真是一件好事!
来上班的每一天都好感动!被我们的团队、被病人和家属、被善良和爱……
整理:宫小宁、谢凤兰
指导:冯月蓓、陈利芬